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2046yy.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看过《汉武大帝》的都知道,尊奉黄老,看似清静无为的窦老太其实骨子里并不无为。
  她在景帝时执意扶持小儿子梁王刘武上位,数度逼宫,让汉景帝头疼不已。
  又在武帝前期和小毛孩刘彻硬碰硬,逼杀武帝倚重的儒家大臣。
  更是一言不合就要废掉刘彻,逼得刘彻不得不寄情上林,终日射鹿猎兔。
  可以说窦太后在整部《汉武大帝》中使出了一招招铁碗手段,把其女强人本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吕太后执政时期,窦氏作为良家女入宫侍奉太后,后经吕太后之手将宫中姬妾赏赐给各诸侯。”
  “因窦家在清河,所以窦氏十分想去离家近的赵国。”
  “最终因宦官粗心大意,未能将其放在心上,误将窦氏送至代国。”
  “到达代国之后,窦氏得到代王刘恒的宠爱,并先后为刘恒生下女儿刘嫖,后又生下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刘恒进京为帝之前,王后死去。”
  “称帝不久之后,王后所生的四子也相继因病去世。”
  “汉文帝刘恒即位数月之后,公卿请立太子。”
  “因窦氏之子年长,其子刘启便被册立为太子。”
  “后封窦氏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
  “小儿子刘武为代王,后封至梁国,是为梁孝王。”
  “后来窦氏因病导致双目失明,同时期汉文帝十分宠爱邯郸慎夫人、尹姬,但两人最终均未生子。”
  “故汉文帝驾崩之后,窦氏之子刘启即位,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历史上邯郸慎夫人的地位与窦氏相平,可与汉文帝同席而坐。”
  “直至袁盎以当年戚夫人得宠后被吕太后所虐杀为由劝阻,才让慎夫人坐于下方。”
  “汉景帝即位之后,窦氏十分宠溺小儿子刘武。”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在一次宴会之上,曾与其弟刘武表示。”
  “驾崩之后会将帝位传给他,窦氏听后也十分高兴。”
  “但后来因不符合汉代祖制以及窦婴等朝臣极力反对,同时也因梁王刘武患热病先于景帝去世而作罢。”
  杨坚:在西汉,除吕后外,辅佐文、景、武帝三朝的窦太后是朝中权势最大的女性。
  窦太后出身并不富贵,在吕后时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称为窦姬。
  其父在钓鱼时跌入深渊而亡,小弟甚至因家贫被人拐卖,窦家起初可归为贫寒一类的人家。
  吕后当政时,曾将宫女赐给散布各地的刘姓诸侯王,窦姬便在此列。
  因家住赵地清河,为求得离家较近的便利,窦姬托人向宫中管事的人说情。
  也就是想回赵地老家,希望能将其遣给原籍赵地的赵王。
  结果,主事的官员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却把窦姬发往代国。
  窦姬当时老大不乐意,痛哭流涕。
  以至于要用强才勉强动身前往代国,却不知这一错误却是她日后腾飞的契机。
  代王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窦姬至代后。
  他独宠窦姬,两人恩爱有加,生女刘嫖,子刘启和刘武。
  刘恒在吕雉之后被迎立为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刘启被立为太子。
  母以子贵,窦姬成为汉文帝的正封皇后。
  女儿刘嫖被封为馆陶公主,次子刘武被封为代王。
  自此,作为外戚的窦家扶摇直上,既富且贵。
  窦老太有兄窦建,有弟窦广国。
  早年,窦姬与兄弟皆失散,立为皇后之后,才与兄弟相聚。
  历经吕雉专权之祸后,当时的权臣周勃,灌婴对窦皇后一家深具戒心。
  惟恐外戚再次擅权,窦姬成为吕后第二。
  周勃,灌婴这俩人也算有办法,他们为了防患于未然,专挑当时德高望重的君子长者与窦氏兄弟相交。
  言谈皆大义,举止均合礼,愣是把窦家兄弟日濡目染培养成了谦谦君子。
  但另一把双刃剑来了,窦家自此多才俊。
  后世子孙诸如窦婴等人皆有真才实学,文可奏对,武可杀敌。
  再加上窦太后的提携,窦家子弟裂土封侯者数不胜数,成为朝廷中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
  窦姬在汉文帝后期,因年老色衰,且视力下降,逐渐被文帝刘恒冷落。
  虽贵为皇后,却饱尝心酸。
  在窦姬之后,文帝宠爱慎夫人,甚至在公众场合让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而坐。
  这在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是对窦皇后的极大侮辱。
  但她不动声色,以博大的胸怀淡然处之。
  有一次,窦皇后与文帝同游上林苑。
  有司官员以在宫中的惯例安排慎夫人与皇后同坐,被正直且重礼仪的大臣袁盎发现。
  他径自上前将慎夫人的座位后移,以显示尊卑有序。
  这下可打翻了慎夫人的醋瓶子,她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坚决不入席。
  文帝也勃然大怒,竟然偕同慎夫人离席而去。
  博通礼仪的袁盎后来向文帝讲了好大一篇,尊卑有序方能上和下睦的大道理。
  并建议文帝宠幸慎夫人可多赐予财物,但不可废弃礼仪,文帝方才领悟。
  可以看出,在文帝时,窦老太日子并不好过。
  原因很简单,皇后虽说母仪天下,尊贵无比。
  但失去皇帝的恩宠,落草的凤凰不如鸡。
  但景帝继位后,情形大为改观,窦太后权力大增。
  景帝刘启是个大孝子,皇太后窦漪房的权力自然水涨船高。
  尊黄老之术,崇尚清静无为,与民生息的国策符合文景之时的国情。
  对蓄积民力、锻造财富起了积极作用,间接造就了文景之治。
  但同时,窦太后借对黄老之术的坚持。
  打击了一大批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大大强化了自己的权力。
  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博士辕固生,此人仅仅因为藐视《老子》一书,就被窦太后丢到野猪圈中赤手空拳与野猪搏斗。
  要不是景帝出面保护而丢了一把剑给他,辕固生肯定要丢了性命。
  因为景帝的仁孝,终其一朝,偏属儒家的博士竟然全部具官待问。
  真是霸道,一人好恶,耽误了一代人。
  武帝前期与窦太皇太后的争论,与其说是意识之争,倒不如说是权力之争。
  此时的窦太后,相比景帝时,手握虎符,权势更为熏天。
  一直被打压的儒家学派,抓住汉武帝刘彻革旧鼎新的心理,所提出的推儒术等思想均触犯太皇太后的权威。
  而王臧、赵绾提出的绝奏事太后,更是直接向太皇太后的权威发起了挑战。
  所以老太太果断出手,先去卫绾之职。
  再召集诸侯老人,一举逼杀王臧、赵绾,革除支持刘彻的丞相窦婴。
  在这场争斗中,窦老太笑到了最后。
  刘彻终于明白,势太弱,事难成。
  他于是重读黄老,以退为进,寄情上林苑,整日射鹿逐兔。
  最终,打败窦老太的也并非刘彻,而是岁月。
  而后历史的画笔才交到汉武帝刘彻手中,他才得以大展拳脚,在中华史上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副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嚣张画卷。
  “窦氏尊崇黄帝、老子所言,以其自身的丰富才学。”
  “时常干预朝政,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
  “皇帝及各诸侯也会追读《黄帝》《老子》,尊崇道家思想。”
  “这也使得在汉景帝时期儒家等先前思想无法得到重视。”
  “窦氏喜好老子所著之书,汉景帝时期,召见辕固生问《老子》一书。”
  “辕固生认为这本书仅是普通人家所读之书,没有特别之处。”
  “窦氏大怒,命其至猪圈里杀猪。”
  “汉景帝为缓解太后的怒气,便给予辕固生一把利刃,命其斩杀。”
  “汉景帝看到辕固生表现廉直,便拜其为清河王太傅。”
  “直至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窦太后仍权势不减,持续推进无为而治。”
  “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汉景帝刘启上书。”
  “建议对全国的藩王进行削藩,这一建议被刘启采纳后削藩工作便在全国展开。”
  “此举从根本上削弱了地方藩王的势力,但也加深了朝廷与藩王之间的矛盾。”
  “汉景帝刘启听闻藩王们放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十分惶恐。”
  “窦氏对其一番教导,并亲自下令诛杀晁错。”
  “迫于压力,在东市将晁错腰斩。”
  “吴国、楚国、齐国、赵国等七国因削藩问题反抗朝廷,窦氏小儿子梁孝王刘武据守睢阳城,任命韩安国等人为大将军参与此次战争。”
  “楚国和吴国因前期在梁国受阻,不敢贸然向西进兵,和周亚夫僵持三月之久,最终因战力不足覆灭。”
  独孤皇后:窦太后没有把大汉改为窦姓的想法,也算明智。
  汉高祖刘邦之后,汉朝进入惠帝时代。
  惠帝之后,乃有文帝,景帝。
  而景帝之后,乃是武帝。
  终汉一朝,能够左右朝政的除了吕后,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乃是文帝的妻子,景帝的母亲,武帝的祖母。
  自汉高祖刘邦兵败白登山之后,华夏开始盛行黄老之学。
  窦氏出身寒微,常劝文帝勤俭节约,轻徭薄赋。
  景帝时,窦氏虽然双目失明,但更奉行清静无为之策。
  在她的影响下,汉朝在开国初期就开始迎接了文景之治。
  武帝继位,身为太皇太后的她继续垂帘听政。
  窦氏对武帝素来爱惜,每每教导武帝要秉行先皇之制,广兴善举。
  窦氏对家族较为严格,凡家族中子弟从官者。必要保证品德优秀,勤俭节约,不辱百姓。
  虽然掌握虎符,但窦氏从没有行僭越之事。
  自景帝至武帝后期,窦氏的主要政策就是鞭策朝廷。
  在继承汉朝开国初期的黄老之学上,更加与民生息。
  窦氏认为,秦朝之所以短暂,就是因为暴政太多。
  正因为窦氏的坚持,汉朝到了汉武帝之时。
  才有了庞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无不断对匈奴用兵。
  有此可见,窦氏的黄老之学,在汉朝初期,乃是最符合基本国情的学说。
  这才有了后世武帝数次征伐匈奴的壮举。
  这才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自信号角。
  文帝继位,窦氏建议,民众经不起战争的痛苦,家庭更是经不起白发送黑色的残忍。
  我朝应该效仿先帝,继续施行宽松的政策。
  干旱之地没有雨水,洪涝之地又多是湖泽。
  国家应兴修水利,以便民种植作物。
  刑罚过于严厉,肉刑乃是对躯体最大的伤害。
  受了肉刑的人,无法耕种,只能沦为乞讨,这于民不利。
  汉朝初期,刘邦大肆分封诸国。
  吕氏当政,更是分封天下,再加上秦朝以来一直盛行的郡县制度。
  在汉惠帝之后,汉朝存在着郡国并举的政策。
  郡国坐大,于朝不利,陛下应该早点防备。
  在她的建议下,汉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宽松政策。
  给经历过战火的社会,注入了一缕春风。
  景帝时期,诸国坐大。
  景帝采取推恩令,导致七国之乱。
  窦氏分封军权,着令天下兵马围剿。
  其中更是不计前嫌的提高了很多对她有意见的大臣。
  窦氏的举措,让七国之乱,得以平息,避免了王朝遭受更大的损失。
  武帝时,国力开始强盛,匈奴不断叩边。
  窦氏的黄老之学与刘彻奉行的以法治国,遵儒术的执政理念相违背。
  窦氏看出汉朝还没有真正的恢复元气,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留下的隐患还没有根除。
  遂利用手中权势,压迫武帝,使之接受黄老之学的建议。
  汉朝自高祖刘邦一直到武帝前期,都是一直坚持和奉行的黄老之学,而窦氏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汉朝以孝治天下,景帝,武帝对待这位给王朝带来休养生息的太后,也给予了根本的尊重。
  有汉一朝,单单从政绩上来讲,窦氏的政绩与吕雉相比,较为温和。
  而且她没有像吕雉那样,采取更加粗暴的方式对待诸臣和王国。
  她虽然将两位兄弟招入王朝担任要职,并没有采取大肆封赏的举措。
  可以说,高祖之后,始终坚持黄老之学的人,就是她了。
  而她的一系列措施,确实为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大兴军事奠定了基础。
  一生心系百姓,手握军权却恪守道义。
  与国家有利,于百姓有福。
  执政之期,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
  “此次战争的胜利,梁王被授予诸多奖励。”
  “并赐予丰厚土地营建宫室,得到窦氏的宠爱。”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刘启废除太子之位。”
  “窦氏欲让梁孝王刘武继承皇位,但遭袁盎等人反对。”
  “由此提议作罢,梁孝王辞别朝廷回到封地。”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其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并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
  “魏其侯窦婴是窦氏的堂兄之子,因平息吴楚七国之乱立功而封侯。”
  “却因主张儒术,反对道家的想法。”
  “和窦氏的思想主张相相悖,故被窦氏所厌恶。”
  “兰陵的王臧和代郡的赵绾欲以建造明堂的名义举行大朝会,向皇帝推举自己的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指导者。”
  “皇帝听后便派遣贵重的礼物束帛,乘驾驷马安车去迎接申培。”
  “在申培入京之后,皇帝向其请教治国理政的想法。”
  “并封其为中大夫,命其在鲁国在长安所设的留邸办事处里。”
  “即诸侯国在长安城里置有打探宫廷信息的场所,商量建立明堂之事。”
  “窦氏听后心中不悦,找出王臧和赵绾的过失便责备皇帝。”
  “最终被迫停止建造明堂,将王臧和赵绾交付法官后定罪,最终二人均以自杀结束生命。”
  “申培以生病的理由返回鲁国,直至窦氏逝世,汉武帝才方可推行儒家学说。”
  “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同时将遗诏置于东宫,将其所有的金钱财物赐予女儿刘嫖。”
  李世民:已是瞎眼老太的窦太后,汉武帝还会对她如此的忌惮。
  西汉出现过十二位皇帝,除了高祖刘邦之外,最闪耀的帝王非汉武帝刘彻莫属了。
  在刘彻的治理下,汉朝的边疆得到了稳定,皇权也归于中央,政治生态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是说到刘彻,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刘彻继位之后就将窦漪房尊为了太皇太后。
  按理说这就是一个殊荣,并不能代表手中的权力,但是窦太后却一直把持着朝政。
  窦太后这个人可不一般,纵观汉朝的历史,她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压得住汉武大帝的人。
  在皇家根本没有普通老百姓对老人的崇敬,因此弑父夺位的事多有发生,更别说对自己的奶奶了。
  之所以汉武帝对自己的奶奶这么忌惮,还要从窦太后的奋斗之路说起。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可谓是将自己的女性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仅在刘邦死后继续控制自己的儿子汉惠帝,还残忍杀害了刘邦的爱妃戚夫人。
  那时候的窦太后还叫窦漪房,作为一介平民女子,她被皇宫选中来到吕后的身边服侍。
  吕后最见不得的就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因此她身边的侍女大多下场不好。
  但是长相不俗的窦漪房却在吕后的身边如鱼得水,可以见得窦太后拿捏人的功夫是天生的。
  伺候了吕后几年之后,按照汉朝的规矩。
  这些宫女要被分配到地方诸侯王的身边,这也算是朝廷赐予诸侯们的福利之一。
  窦漪房是赵国人,但是因为太监的疏忽,她却被分到了代国,成为了代王刘恒的妃子。
  刘恒对窦漪房非常宠幸,窦漪房的肚子也很争气,接连为刘恒生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但是离奇的是,刘恒的原配生下的儿子却在窦漪房来到之后接连暴毙。
  直到吕后去世,汉惠帝因为没有子嗣,刘恒作为刘邦在世最大的儿子,被拥立为了汉文帝。
  当上皇帝之后,首先就是定下储君的人选,窦漪房的大儿子刘启顺理成章当上了太子。
  此时汉文帝的原配夫人也去世了,窦漪房母凭子贵荣升皇后。
  自打窦漪房当上皇后之后,窦家人可以说是鸡犬升天。
  她的父亲不仅被封为王侯,她那些还是下人的兄弟也被接到皇城根下成为了贵族。
  随后仗着汉文帝的宠爱,窦漪房开始将自己的兄弟安插到朝中的各个部门为官。
  弟弟窦广国被封为了章武侯,侄子窦婴被封为了大将军。
  汉文帝去世之后,儿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这下窦太后可谓是达到了人生巅峰。
  窦太后放眼望去,朝中的大将军是窦家人,丞相是窦家人,户部兵部都是窦家人,就连皇帝也是自己的儿子。
  窦太后并不喜欢大儿子刘启,她最爱的是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
  于是她一直撺掇刘启先不要立太子,意思就是将来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
  此时的汉武帝刘彻才几岁,他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成长起来,自然对自己的奶奶窦太后非常惧怕。
  当初窦太后提出立刘武为储君之后引发了朝中的大臣反对,其中袁盎最为激烈。
  袁盎是汉文帝时期的老臣了,他带头反对,这件事就没了下文。
  于是窦太后便和刘武一起谋划刺杀袁盎,事情败露之后。
  汉景帝竟然没有以谋逆之罪处理自己的弟弟,反而为了不惹窦太后生气。
  他还反过来求姐姐刘嫖为自己说情,才让窦太后原谅了自己。
  一个皇帝,面对已经有了篡位之心的母亲和弟弟。
  不但不拿掉他们的权力,反而还去求他们的原谅。
  天下间哪有这种道理,可是汉景帝就这么做了。
  汉武帝刘彻继位之后,窦太后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个十六岁的孙子放在眼里,她依然把持着朝政。
  虽然窦太后瞎了眼,但是她可不是才瞎的。
  在汉文帝时期窦太后就因为重病瞎了眼,之后汉景帝继位,她依然能控制。
  所以刘彻上台之后,发现皇帝最大的权力军政大权,全部都在自己的奶奶手中。
  没有虎符,刘彻就不能调动军队。
  虽然他是皇帝,但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而已。
  因此在朝中,刘彻的活动范围非常窄。
  不仅啥事儿都不能干,稍微提出一点不同的建议就会惹到窦家人,成长期的汉武帝可谓是如履薄冰。
  另一点,从汉武帝往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看,他是一个儒家学说的坚定支持者。
  但是窦太后,她喜欢的是老子,是道家学说。
  从这一点来看,汉武帝之初受到的掣肘非常多。
  不仅干不了什么实事,就连自己的理想也不能谈论。
  一旦有人告到窦太后那里,他还能不能当皇帝都是未知数。
  直到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才开始大展宏图,为汉朝开创了一个盛世。(本章完)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軒十一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火星少女

独望(1v1年龄差)

松随

等你上线

熬夜注定秃头

斗罗:奇遇从武魂城开始

那一只星猫

逐王

水千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