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2046yy.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古人说,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人的命运是掌握自己手里的,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逆天改命。
  可是这样的道理,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人生里,似乎不太管用。
  命运的好坏,到底是有定数的,半点不由人。
  每一个在世间跋涉的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厚重的行囊叫孤独。
  而李商隐的行囊,尤为沉重。
  李商隐年少时,便经历了父亲离世的孤苦。
  成年后,他又因深陷党争,一生仕途坎坷,最后孤身一人客死异乡。
  虽然在这段坎坷的命途中,他也曾得到过贵人的照拂,也曾收获过刻骨的深情。
  然而繁华落尽,空余悲凉。
  到后来,他所珍视的都一一消散在了他生命里。
  他所在意的,也都尽数离他而去。
  有人曾说自李商隐之后,世间再没有比他更孤独的灵魂。
  看完李商隐的一生之后,我们也会明白。
  人生所有珍贵的东西,原来最后的指向,都是孤独。
  “李商隐于唐元和七年生于河南荥阳,有三弟一妹。”
  “其父李嗣为县令,曾自称凉武昭王李暠后人。”
  “李嗣在县令任期满后,接受了浙东观察使孟简的聘请,前往浙东担任孟简的幕府,李商隐与家人跟随父亲前往浙东。”
  “在浙江生活的几年里,李商隐开始学习读书写字。”
  “但李嗣因事务繁多,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任上,此时为长庆元年。”
  “由于失去经济来源,李商隐只好侍奉母亲回河南郑州,守考丧数年。”
  “其间李商隐亦不断学业,与弟羲叟一起跟随族中的一位堂叔学习五经章典等。”
  “期间李商隐便已经展现出写作才华,擅长写古文,书法也颇有成长。”
  “长庆三年,李商隐守丧期已过,开始以为人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
  “唐文宗大和元年,李商隐著《才论》《圣论》二文而为当时士大夫所知。”
  “大和三年,检校兵部尚书令狐楚前往洛阳担任东都留守。”
  “在得知李商隐后便对其才学十分看重,命他与自己的儿子共同学习交游,与此同时令狐楚还亲自教授李商隐撰写文章的方法。”
  “其后令狐楚迁任天平军节度使,便将李商隐任命为节度巡官,跟随其前往山东等地任职。”
  “大和四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参加进士考试,令狐楚就让李商隐以乡贡身份陪同令狐绹前往京师参加考试。”
  “晚唐时,科举取士制度已积弊丛生,寒门学子入仕无路。”
  “如此开榜后李商隐不中,而令狐绹进士及第,不久便步入仕途。”
  “其后的几年间李商隐多次应试但无一中举,之后在令狐楚调任长安的情况下只好返回荥阳。”
  “大和七年李商隐再一次进举不中,在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
  “后来拜谒郑州刺史萧澣、华州刺史崔戎。”
  “崔戎本是李商隐的表叔,且从中有萧澣的推荐。”
  “便对李商隐特加照顾,资助他前往南山学习。”
  “大和八年,李商隐因病而未能应试,就跟随崔戎至兖州赴职,掌管其文章进奏。”
  “唐大和九年李商隐再次不被科举录取,便在长安至郑州一带活动,于此年侍奉母亲迁居济源。”
  “唐开成二年,李商隐再次应试。”
  “本年的主考官由礼部侍郎高锴担任,令狐绹与高锴交好,便在高锴面前称赞李商隐,李商隐得以考中进士。”
  范仲淹:人生所有珍贵的东西,原来最后的指向,都是孤独。
  孤独是,知交零落、往昔不再的失落。
  在岁月的变迁里,再深厚的情谊,都会因为经历的不同,变得淡薄。
  再交好的朋友,也会因为利益的冲突,从此形同陌路。
  李商隐初入江湖之时,曾拜在士大夫令狐楚的门下。
  当时,李商隐家境非常落魄,但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却不在意。
  主动与李商隐结交,经常约着他一起读书写作。
  看见李商隐穿着寒酸,令狐绹会主动送上钱财和衣裳。
  知道李商隐屡试不第,令狐绹也会积极帮他疏通关系。
  然而,就在李商隐考上进士,并成为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后,李商隐和令狐绹的关系却渐渐变得水火不容。
  那个时候,朝廷有两大党羽,李党和牛党。
  王茂元属于李党派系,而令狐绹一家属于牛党。
  李商隐迎娶王茂元女儿的行为,在令狐绹看来就是对两人友情的背叛。
  自此之后,令狐绹再未与李商隐交过心。
  甚至有时,他还会暗暗地给李商隐的仕途使绊子。
  李商隐也尝试过向令狐绹解释,但没有人相信李商隐的行为是无意之举。
  他写下《无题》表达自己也想像青鸟那般,与令狐绹殷勤往来,却没得到任何回音。
  曾经无话不谈,亲如兄弟的两个人,就这样因为政党的纷争,从此分道扬镳。
  孤独是,中年丧妻,孑然一身的哀痛。
  李商隐在妻子去世后,就曾深深地体会过这种滋味。
  李商隐和妻子王晏媄,曾是世人眼里的翩翩才子,锦绣佳人。
  抛开政治立场不谈,他俩的婚姻,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婚后,两人也一直是琴瑟和谐。
  虽然因为令狐楚的原因,李商隐在仕途上屡屡受挫。
  但好在,还有妻子王晏媄在一旁陪伴开解,这也让李商隐的内心安慰不少。
  如果生活能一直这么静好下去,想必李商隐的人生,也能写成一个美满的结局。
  可惜的是,天意难测,造化弄人。
  后来,李商隐被调去地方任职,夫妻两人也被迫两地分居。
  王晏镁无怨无悔地承担起了家庭的一切,可她的身体也因为长期的操劳,跟着每况愈下。
  王晏媄病重后,曾写信问李商隐什么时候回来。
  然而她又怕李商隐担心,信中也只字没提病重的事。
  而当时,李商隐正在巴蜀。
  连日的阴雨,迟缓了他的归期。
  他只得一个人在异乡,带着对妻子的无尽思念,写下了《夜雨寄北》。
  等他赶到家时,王晏媄已经去世。
  在那一刻,李商隐的心也跟着空了。
  此后的岁月里,李商隐一直固执地守着那个残破的小家,至死不复娶。
  孤独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人总是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才能对生命有深刻的体悟,李商隐也是如此。
  李商隐的一生,虽然底色是悲凉,却也有过高光的时刻。
  他年少便颇有才气,就凭着两篇惊世佳作《才论》《圣论》,获得了无数文人材子的称赞。
  27岁那年,他又高中进士,随后又如愿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
  那段时间,可谓是他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光。
  然而接下来,李商隐的余生,就应了那句。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
  因为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他从此深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仕途急转直下。
  他多次被贬,半生漂泊,满腔壮志,自然也无处施展。
  在生命中最苦闷不堪的时候,他去深山中,拜访了一位孤僧。
  经过僧人的点拨,李商隐这个失意多年的人。
  终于在那一瞬间大彻大悟,并写下了《北青萝》。
  在那一刻,功名利禄也好,爱恨恩怨也罢,李商隐都看得无比淡然。
  既然命运许他颠簸,他便从容以待。
  既然生命要他孤独,那他就与孤独和谐共处。
  孤独是,人到中年,万事皆憾的落寞。
  李商隐缠绵病榻之时,在这首《锦瑟》中,写下了他一生的悲喜。
  它看似是在写缠绵悱恻的情思,其实字字句句间,都是李商隐力透纸背的孤独。
  李商隐这辈子,仕途孤独、生活孤独、灵魂孤独。
  然而,他在尝遍所有孤独之后,却用沉默回应了所有。
  他18岁遇贵人,27岁考中进士,又于同年娶妻。
  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锦绣年华。
  然而,随着恩师去世,妻子也撒手人寰,他的人生便跌入了最灰暗的境地。
  人到中年,万事皆空。
  此后,他孤身一人,带着不得志的惆怅,带着无人理解的悲伤,带着对妻子的思念。
  漂泊于异地他乡,在无尽的孤独中,追忆从前。
  可惜的是,一切都是惘然。
  李商隐的一生,是浓墨重彩的凄苦,是大写加粗的孤独。
  然后也正是这种孤独凄苦,成就了他诗句里的瑰丽独特。
  “年末,李商隐中举后便回到家中探亲。”
  “后令狐楚希望李商隐帮自己料理文书往来事务,李商隐欣然前往。”
  “而李商隐赶到兴元时,令狐楚已久病不起,便嘱咐李商隐代自己草写遗表。”
  “及令狐楚逝世,李商隐会同令狐绹等人将令狐楚的灵柩送归长安。”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将女儿嫁给了他。”
  “晚唐时,唐廷中的群臣主要分为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
  “两党为争夺权势,互相争斗。”
  “与李商隐关系密切的令狐楚父子为牛党成员,而王茂元则为李党成员。”
  “因此,李商隐接受王茂元的聘请、娶王茂元之女为妻等行为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行径。”
  “取得进士资格后,李商隐在开成三年春天参加由吏部举办的授官考试,但因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令他在复审中被除名。”
  “开成四年,李商隐终于顺利通过考试,被释为秘书省校书郎,不久又调任弘农县尉。”
  “及李商隐赴职,他发现自己看守的囚犯多是由于拖欠赋税、与土豪发生纠纷等事入狱。”
  “因此他时常替囚犯减免罪行,但此举使得李商隐被上司观察使孙简责难。”
  “李商隐由此不满准备离去,并写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恰时对李商隐早有耳闻的姚合接任观察使之位,便劝说李商隐继续担任县尉,李商隐才留下任职。”
  “开成五年,李商隐决定辞官请求别任,并在长安郊外的樊川之南定居下来。”
  “会昌元年,李商隐由长安至沅湘一带游历。”
  “之后前往许州担任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掌管其公文往来之事。”
  “会昌二年春,李商隐再次前往长安应吏部考试并顺利通过,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但因次年母亲逝世而不任官,守妣丧三年。”
  “李商隐在此间将母亲的灵柩送回故乡,并往返洛阳将逝者岳父王茂元等离散于他乡的亲人墓葬迁回祖坟。”
  “杨弁之乱平灭后举家迁居蒲州平乐,于此间参与农事。”
  “会昌五年十月,李商隐为母服丧期满后,重新回到秘书省。”
  “会昌六年,唐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并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
  “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随之被排挤,牛党迅速掌握朝中大权。”欧阳修:李商隐所遇见的人,都会渐行渐远。
  成年人的世界,纯粹的关系本来就很少。
  李商隐,晚唐时人,十岁左右,父亲过世。
  他和母亲、弟弟妹妹一起回到河南老家,生活一度贫困。
  为了支撑生活,他很长时间,在帮人抄书。
  家里人也鼓励他读书,堂叔还亲自为他授课。
  成年之后,他去了长安,被当时的大臣令狐楚欣赏,并收为弟子,多番举荐。
  怀着感恩的心,他写下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顺理成章和李商隐成了朋友。
  科考时,令狐绹和主考官高锴小聚,连续三次提醒。
  果然,李商隐就中了进士。
  在令狐楚过世后,李商隐被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邀约,做了幕僚。
  同时,王茂元把女儿王晏媄许配给李商隐。
  因为人际关系打开了局面,李商隐的人生,慢慢上坡有了起色。
  但是综合分析一番,会发现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
  关系的背后,是利益和感情的权衡。
  关系好不好,逃不过两点。
  你当下有没有用;你的未来是否有潜力。
  朋友,是一起谋取利益的人,大家都想携手一番,都能顺势而为。
  师徒,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建立一个以师傅为头的圈子。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甚至是家族的联姻。
  或许除了父母之外,还真的没有谁,会无私爱你不求回报。
  再好的关系,也是一路遇见一路再见。
  一条船上,有很多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到了船靠岸,就各自回家了。
  靠岸的是人,也是利益的获取,人情的得失等等。
  李商隐结婚之后,陷入了当时有名的牛李党之争。
  岳父王茂元和李德裕走得很近,而令狐楚一家人和牛僧孺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当令狐楚一家人看到李商隐变成了对手,立马就调整了态度。
  开成三年,在朝廷举行的授官考试中,直接导致李商隐在复审中除名,正式做官也推迟一年。
  接下来,他的母亲、岳父先后亡故,能够帮他忙的人,越来越少。
  仕途不顺,家庭不顺,让李商隐心里憔悴。
  摇摆在牛李党之间,让李商隐做什么都不顺。
  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写信给故友令狐绹,却被无情地拒绝了。
  生活逼着李商隐一次次低头,在大中五年,跟随西川节度使外出做幕僚。
  孤独之中,他思念这妻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事实上,在家留守的妻子,已经病故多日。
  初看是风光旖旎,再看是人情世故,三看只能落得一声叹息。
  原来,所有凄美的诗文背后,都是一段令人痛心的故事。
  是关系在淡化、消失,也不管你是否甘心情愿。
  迟早有一天,朋友、师徒、父子、夫妻、母女都会渐行渐远。
  不在利益之下,反目成仇,已经足够好了。
  冲着利益而来的,利尽而散。
  不同的利益圈,你不可能都占有。
  待着这个圈里,就意味着舍去或者得罪了那个圈子。
  同一个圈里的人,得到利益之后,也会分道扬镳,各自谋下一条出路。
  冲着名气而来的,名败而散。
  名气的光环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
  并且,风水轮流转,你不可能一直有某种光环。
  冲着真爱而来的,身死而散。
  少年夫妻老来伴,难得。
  但是难以同年同月同日过世,先走的人,留下两倍的孤苦,给后走的人。
  冲着血脉而来的,随时而散。
  父母爱你,但是余生的路,你还得自己走。
  父母给你的,终究是一座孤坟。
  “唐大中元年,李商隐被新任桂管都防御经略使兼桂州刺史郑亚辟为幕僚,其于五月初到达桂州。”
  “郑亚曾担任李党人士李德裕的幕府,因此李商隐跟随郑亚前往桂州的行动表现了自己的政治抉择。”
  “而这一行为显然触怒了当权的牛党,此后李商隐的仕途也因牛李党争变得坎坷。”
  “李商隐在桂州担任幕僚期间,桂州下属的昭州发生动乱。”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州刺史弃官而逃,州政一时无人管理,混乱不堪。”
  “李商隐奉郑亚之命,前往昭州暂任昭州郡守。”
  “到达昭州后,李商隐立即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和生产情况,听取当地百姓的控诉,认真办理政务。”
  “但不久,郑亚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工作,只得离开昭州,向北行进。”
  “李商隐回到京城后,正好赶上大中二年的吏部调选。”
  “李商隐通过考试,担任京兆府辖下的周至县县尉。”
  “其后,京兆尹得知了李商隐的文名,便将李商隐调回京师,担任法曹参军。”
  “次年,李商隐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担任幕僚。”
  “由于卢弘止在徐州恩威并施,政治清明,徐州较为安定。”
  “李商隐在徐州生活得较为愉快,并希望借助此次经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不久之后,卢弘止病逝,李商隐只得卸任归家。”
  “而李商隐归家后不久,妻子王氏便于大中五年因病逝世。”
  “此时,被任命为剑南东川节度使的柳仲郢聘请李商隐担任幕僚。”
  “李商隐将子女寄养在长安的亲戚家中,独自前往梓州担任节度判官。”
  “在梓州担任幕僚期间,李商隐一度崇信佛教,以求得心境的宁静。”
  “他与当地的高僧知玄、僧彻等交往,又在慧义寺开辟石室,抄写经书。”
  “大中九年,柳仲郢调任吏部侍郎,李商隐跟随柳仲郢返回长安。”
  “其后,柳仲郢又兼任了诸道盐铁转运使,任命李商隐为盐铁推官,委派李商隐前往淮南一带稽查盐院的事务。”
  “李商隐担任盐铁推官几年之后,因身体抱恙辞去职务后返回故乡。”
  “大中十二年,李商隐因病逝世。”
  王安石:李商隐,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人的命运是掌握自己手里的,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逆天改命。
  可是这样的道理,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人生里,似乎不太管用。
  命运的好坏,到底是有定数的,半点不由人。
  李商隐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努力读书。
  可惜好景不长,十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了。
  他和母亲只能回到老家河南,生活也非常贫困。
  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
  家里还指望他能一举成名,改善家庭生活。
  读书多年后,他到京城继续求学,被京兆尹令狐楚赏识,还安排他和儿子令狐绹一起读书。
  令狐楚亲自授课,教会他如何考试,写奏章等。
  为了改善生活,还安排他做秘书,拿到一定的酬劳。
  文宗开成二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考取了进士。
  就在李商隐前脚踏入官场,准备抬起后脚的时候,令狐楚过世了。
  提拔的路走不通,接下来的考试也是屡战屡败。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得通的。
  科考的路,似乎是堵住了,李商隐就改变方向。
  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邸,做了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厚爱有加,还把女儿王氏许配给他。
  婚后,李商隐和王氏,感情极好。
  李商隐因为婚姻,有了巨大的改变。
  当时,朝廷存在牛李党之争,两者水火不容。
  王茂元是李党的重要成员,令狐楚是牛党的头目之一。
  也就是说,李商隐结婚,就是从牛党的圈子,跳进了李党的圈子。
  李商隐的改变,彻底得罪了令狐绹。
  与此同时,李商隐也没有得到李党的重视。
  李党看到李商隐在圈子之间摇摆,评价此人不堪。
  婚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身份,生活圈子,夫妻也会互相影响。
  双方父母的原生家庭,也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旦有某一个因素不对劲,就会困住命运。
  开成四年,李商隐通过了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县尉。
  按照常理,他从一个小官,慢慢往上走,也会有一番作为。
  但是他的命运,就不按常理出牌。
  在县尉的岗位上,他因为公道正派,反而被上司责罚,迫使他辞去了官职。
  接下来,又遭遇了母亲病故,回家守孝。
  再次进入职场,他只能做幕僚,跟随上司去桂林、徐州等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出期间,妻子在老家过世。
  没有了爱情的力量,也没有了职业的奔头,还弄丢了所有的贵人,他心灰意冷。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回头一看,自己从未改变天命,那就只能学会认命了。
  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也没有什么成绩,还是穷人命。
  那还有什么奔头呢?也许你要大器晚成,但也是迷茫了。
  六七十岁才命运亨通,确实有这样的人,但屈指可数。
  你就是拼尽全力,还不一定能够实现。
  如果一个人盯着命运的结局,那么他一定是痛苦的,总是不如意。
  但是聪明的人,会接纳命运的安排,把幸福的根本放在享受改变命运的过程。
  人这一生,本是一个借假修真的过程。
  官位、爱情、书本、朋友、金钱等,都是假的,是用来修行的东西。
  因而,不管命运多坎坷,一定要终身读书、夫妻同心、积极工作、善待世界。
  在破破烂烂的命运里,做一个修修补补的人,也是一种幸运。(本章完)
灵异鬼怪相关阅读More+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軒十一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火星少女

独望(1v1年龄差)

松随

等你上线

熬夜注定秃头

斗罗:奇遇从武魂城开始

那一只星猫

逐王

水千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