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臣。
诸葛瑾是西汉光禄大夫诸葛丰之后,东汉兖州泰山郡丞诸葛珪之子,蜀汉诸葛亮、诸葛均之兄。
东汉熹平三年,诸葛瑾出生于琅琊阳都,诸葛瑾自幼聪颖好学,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等名著。
东汉中平六年,诸葛瑾的生母章氏去世,诸葛瑾在家守丧十分孝顺,并且侍奉继母恭敬谨慎。
东汉兴平元年秋,诸葛瑾为躲避战乱举家东渡,由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引荐给孙权,和鲁肃一起为东吴效力。
诸葛瑾深得吴太祖孙权信赖,初为长史,后升迁为中司马,期间诸葛瑾与步骘、严畯关系亲密,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逐渐声名显赫,被并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
东汉建安二十年,诸葛瑾被孙权派往出使蜀汉与诸葛亮见面,双方达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的分界协议。
诸葛瑾曾随吴太祖孙权讨伐关羽,收复荆州,立有战功,封爵宣城侯。
后来诸葛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魏黄初二年八月,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并于次年任命诸葛瑾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吴黄武二年至吴嘉禾五年其多次领兵与魏军交战,期间诸葛瑾在孙权称帝之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禾五年诸葛瑾与陆逊共攻襄阳,使用巧计击败魏军并全身而退,但之后由于推卸职责而被孙权派中书郎袁礼斥责。
吴赤乌四年六月,诸葛瑾病卒,享年68岁。
诸葛瑾重视自身文化修养,是孙权麾下重要的谋士。
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诸葛瑾的才略虽然不如其弟诸葛亮,但德行非常纯洁。
“东汉熹平三年,诸葛瑾出生于琅琊阳都,是诸葛珪之子,诸葛亮之兄。”
“诸葛瑾自幼聪颖好学,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等名著。”
“东汉中平六年,诸葛瑾的生母章氏去世,诸葛瑾在家守丧十分孝顺,并且侍奉继母恭敬谨慎。”
“东汉兴平元年秋,诸葛瑾为避战乱举家东渡,落户曲阿”
“东汉建安五年,江东领袖讨逆将军孙策去世,其弟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于欣赏诸葛瑾而将他推荐给了孙权,”
“诸葛瑾此后开始效力东吴,从而迈上仕途,并与鲁肃等都受到孙权的优待,”
“期间诸葛瑾与步骘、严畯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
“诸葛瑾后晋升长史,转中司马。”
“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刚刚入主川蜀时候,孙权便派遣诸葛瑾去成都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遭到刘备的拒绝”
“东汉建安二十年,刘备听闻魏公曹操将要攻打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
“于是派遣使者和东吴孙权议和,而诸葛瑾则奉讨虏将军孙权之命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会谈,”
“最后双方达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的分界协议,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于东吴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管辖。”
“后诸葛瑾因公务多次前往蜀国,但与其弟诸葛亮只以公事会面,不谈私事。”
“诸葛瑾曾跟随吴太祖孙权讨伐关羽,收复荆州,封宣城侯。”
“后来,诸葛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魏黄初二年,刘备因关羽之死而准备起兵讨伐东吴,于是吴王孙权命令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刘备写信以寻求和解,”
“诸葛瑾在信中表明双方应该顾全大局,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建议刘备将天下和汉室先帝放在重要位置。”
“魏黄初二年八月,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次年诸葛瑾被封为左将军、督公安,封宛陵侯。”
“吴黄武二年,曹丕派遣镇西将军曹真等人率军围攻江陵,吴军将领孙盛被曹军击败”
“孙权于是派遣诸葛瑾等领兵前往解围,却被魏将夏侯尚击退。”
“不久吴将潘璋等人在江水的上游五十里处建造木筏,准备顺水势放火,”
“而诸葛瑾率军进攻浮桥并击退曹真等人,虽然诸葛瑾没有重大军功,但最终保全边境而全师返回。”
“吴黄武五年秋七月,孙权听闻魏文帝曹丕去世而出兵攻魏国的江夏、石阳地区,没能顺利攻克敌军而退还,”
“之后又命左将军诸葛瑾和张霸分两路进攻襄阳,诸葛瑾被魏国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击败。”
苏轼:诸葛瑾字子瑜,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哥哥,在避乱江东时,
经鲁肃推荐,由孙权聘为上宾,先为长史,后累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被誉为东吴朝廷中的不倒翁。
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亮度不及其弟诸葛亮,在辅政、外交上很有一套本领,为东吴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安二十年,诸葛瑾出使蜀国,他和胞弟诸葛亮都是在办理公务时见面,结束后就旋即离开。
在出使蜀国的那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在私下接触过,硬是做到了俗话说的“菜刀切豆腐——一清二白”,让人说不到他的闲话。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里讲到,周瑜通过孙刘联手击败曹操这件事,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超人才智,便请诸葛瑾出面,礼请诸葛亮为东吴效劳。
诸葛瑾应允去做工作。诸葛瑾来到驿馆,以伯夷叔齐两兄弟就是饿死也不愿分开的故事来打动诸葛亮。
诸葛亮明白哥哥来的用意,立马说道,我们两兄弟一同事刘皇叔,既不愧为汉臣,又能骨肉相聚,岂不两全其美吗?诸葛瑾掉头就走了。
两兄弟其实都知道对方的态度,但诸葛瑾同时也明白,如果他不出面做工作,在周瑜和孙权的面前都不好交差,直接影响自己在东吴的信誉和以后的发展。
安排的工作,不论有效或无效,都要积极去做,绝不能推委,做的结果如何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这正是诸葛瑾心思缜密之处。
诸葛瑾回去告诉孙权,诸葛亮现在是刘皇叔的得力助手,他的事业和前途在蜀国,
他不会背离蜀国来投东吴,正如我不会离开东吴,去投奔蜀国一样。
诸葛瑾的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不仅表明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孙权大加赞许,多年之后孙权对此事记忆犹新。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自率领讨伐东吴的大军来到白帝城,先头部队已抵临川。
东吴朝野十分震惊。在这严峻的时刻,诸葛瑾受命到蜀营去进行外交斡旋。
他出发以后,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
元老张昭说,事情闹到这种地步,诸葛瑾知道没法做和解工作,朝廷硬是要派他去,他不便拒绝,借此肯定就去投靠蜀国了。
兄弟加同事,其乐无穷哦。可是孙权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之交,我不负他,他肯定也不会负我的,任何人都离间不了。
没过多久,诸葛瑾回来了,弄得张昭羞惭而去。
这件事充分表明了诸葛瑾深明大义,公私分明的精神。
“同年冬十月,陆逊上奏劝谏孙权轻徭薄赋并减宽刑罚,于是孙权命令相关部门官员制定法规条文,”
“并派遣郎中褚逢交给陆逊和诸葛瑾,同时表示如果诸葛瑾二人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以随意更改。”
“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禾三年夏五月,孙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两城,吴将孙韶、张承等攻打广陵、淮阳两城,自己亲率大军围攻魏国的合肥新城。”
“孙权以为蜀相诸葛亮从武功攻伐魏国,而魏明帝曹叡不能远出,”
“但由于曹叡自率水军东征,于是孙权未至寿春就退军回师,诸葛瑾等人也退回东吴。”
“同年孙权派遣中司马诸葛瑾与右都督陆逊共同进攻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表奏孙权,韩扁在返回路上的沔中被敌军抓获。”
“诸葛瑾获悉此事后感到害怕并致信陆逊,表示敌人抓到韩扁后军情被其掌握,应该趁江水枯涸之际尽快撤走。”
“陆逊收信后并未答复,却催促士卒种豆并和部将从容娱乐。”
“诸葛瑾亲自来询问陆逊,陆逊以撤退会使军心动摇为由说服诸葛瑾,并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只,而自己率军攻向襄阳城。”
“敌人由于畏惧陆逊而赶回襄阳城,诸葛瑾随即放出船队并配合陆逊整顿队伍,虚张声势以威慑敌人,”
“暗中派將军周峻、张梁等人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三县,斩首活捉魏军士兵共有一千多人。”
“吴嘉禾年间,孙权的心腹重臣吕壹诬告大臣朱据东窗事发,孙权派遣诸葛瑾等人诛杀吕壹。”
“吕壹伏罪被杀之后,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向诸葛瑾等诸位大将告谢,并顺便征询对当时的国事应如何改进,”
“但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都借口不掌管民事而不做建议,并将责任全部归到陆逊和潘浚身上,孙权得获悉后下诏责备诸葛瑾等人。”
“吴赤乌二年,吴都乡侯周胤率领数千士兵驻守公安,因为犯事获罪而被流放到庐陵,”
“诸葛瑾、步骘等人为周胤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后来孙权同意赦免周胤,不久周胤病逝。”
“吴赤乌四年四月,吴太祖孙权出兵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同年闰六月,诸葛瑾病故,享年68岁,遗命亲人给自己穿素服入棺,葬礼从简。”
王阳明:诸葛瑾为人处事心胸宽广、温厚诚信,使他在东吴的上层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他深受孙仅的信任,另外和“两股势力”也能和谐相处。
一股就是以张昭代表的外漂淮泗股,另一股就是以周喻和鲁肃为代表的江东士族股。
后来在孙权的操纵下,江东士族股逐渐占了上风。
张昭和鲁肃失和了,关系搞得很僵。
按说诸葛瑾属外漂淮泗股,但其和张昭、鲁肃都能和谐相处。
因此不管官场上的争斗如何激烈,诸葛瑾都能官运亨通,不断得到晋升,成了东吴官场上的“不倒翁”。
与汉末三国时期不少著名谋臣的直来直去、不分场合据理力争的表达方式不同,
诸葛瑾的谈话方式别具一格,他在与孙权谈话或是进行劝谏之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来不与孙权争辩,只是言辞婉转地将自己看法陈述出来,如果与孙权的意见相左,就立即转向谈论其他的问题,
然后再利用其他的事情迂回进行引申和类比,再将之前意见不同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孙权经常被诸葛瑾的表达方式所折服,而放弃自己的看法,同意采纳诸葛瑾的意见。
吴郡太守朱治曾经是孙权父亲孙坚的老部下,在孙权少年时期,还被举荐其为孝廉,可谓是老资格。
可能是朱治对自己的尊重不够,也可能是两人的办事风格不同,孙权掌权后对朱治有些不满,
但碍于以前的老关系,不愿当面提出,心里十分纠结,关系搞得越来越紧张。
诸葛瑾晓得此事后,主动写信给孙权,假借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巧妙地将解决与朱治之间紧张关系的方式暗示给了孙权。
孙权利用诸葛瑾所提出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自己与朱治之间的矛盾。
事后孙权在公开的场合表扬诸葛瑾,说帮助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疙瘩,还说诸葛瑾具有颜渊那种让人友爱亲善的仁德。
有一次,孙权手下的校尉殷模犯了错误,孙权定下了罪名,打算从重处罚,为殷模来求情人不少,这让孙权十分恼怒,当场与求情的人争辩。(本章完)
诸葛瑾是西汉光禄大夫诸葛丰之后,东汉兖州泰山郡丞诸葛珪之子,蜀汉诸葛亮、诸葛均之兄。
东汉熹平三年,诸葛瑾出生于琅琊阳都,诸葛瑾自幼聪颖好学,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等名著。
东汉中平六年,诸葛瑾的生母章氏去世,诸葛瑾在家守丧十分孝顺,并且侍奉继母恭敬谨慎。
东汉兴平元年秋,诸葛瑾为躲避战乱举家东渡,由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引荐给孙权,和鲁肃一起为东吴效力。
诸葛瑾深得吴太祖孙权信赖,初为长史,后升迁为中司马,期间诸葛瑾与步骘、严畯关系亲密,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逐渐声名显赫,被并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
东汉建安二十年,诸葛瑾被孙权派往出使蜀汉与诸葛亮见面,双方达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的分界协议。
诸葛瑾曾随吴太祖孙权讨伐关羽,收复荆州,立有战功,封爵宣城侯。
后来诸葛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魏黄初二年八月,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并于次年任命诸葛瑾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吴黄武二年至吴嘉禾五年其多次领兵与魏军交战,期间诸葛瑾在孙权称帝之后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禾五年诸葛瑾与陆逊共攻襄阳,使用巧计击败魏军并全身而退,但之后由于推卸职责而被孙权派中书郎袁礼斥责。
吴赤乌四年六月,诸葛瑾病卒,享年68岁。
诸葛瑾重视自身文化修养,是孙权麾下重要的谋士。
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诸葛瑾的才略虽然不如其弟诸葛亮,但德行非常纯洁。
“东汉熹平三年,诸葛瑾出生于琅琊阳都,是诸葛珪之子,诸葛亮之兄。”
“诸葛瑾自幼聪颖好学,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等名著。”
“东汉中平六年,诸葛瑾的生母章氏去世,诸葛瑾在家守丧十分孝顺,并且侍奉继母恭敬谨慎。”
“东汉兴平元年秋,诸葛瑾为避战乱举家东渡,落户曲阿”
“东汉建安五年,江东领袖讨逆将军孙策去世,其弟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于欣赏诸葛瑾而将他推荐给了孙权,”
“诸葛瑾此后开始效力东吴,从而迈上仕途,并与鲁肃等都受到孙权的优待,”
“期间诸葛瑾与步骘、严畯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
“诸葛瑾后晋升长史,转中司马。”
“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刚刚入主川蜀时候,孙权便派遣诸葛瑾去成都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但遭到刘备的拒绝”
“东汉建安二十年,刘备听闻魏公曹操将要攻打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
“于是派遣使者和东吴孙权议和,而诸葛瑾则奉讨虏将军孙权之命出使蜀汉,要求刘备归还荆州,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见面会谈,”
“最后双方达成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的分界协议,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于东吴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归刘备管辖。”
“后诸葛瑾因公务多次前往蜀国,但与其弟诸葛亮只以公事会面,不谈私事。”
“诸葛瑾曾跟随吴太祖孙权讨伐关羽,收复荆州,封宣城侯。”
“后来,诸葛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
“魏黄初二年,刘备因关羽之死而准备起兵讨伐东吴,于是吴王孙权命令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刘备写信以寻求和解,”
“诸葛瑾在信中表明双方应该顾全大局,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并建议刘备将天下和汉室先帝放在重要位置。”
“魏黄初二年八月,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次年诸葛瑾被封为左将军、督公安,封宛陵侯。”
“吴黄武二年,曹丕派遣镇西将军曹真等人率军围攻江陵,吴军将领孙盛被曹军击败”
“孙权于是派遣诸葛瑾等领兵前往解围,却被魏将夏侯尚击退。”
“不久吴将潘璋等人在江水的上游五十里处建造木筏,准备顺水势放火,”
“而诸葛瑾率军进攻浮桥并击退曹真等人,虽然诸葛瑾没有重大军功,但最终保全边境而全师返回。”
“吴黄武五年秋七月,孙权听闻魏文帝曹丕去世而出兵攻魏国的江夏、石阳地区,没能顺利攻克敌军而退还,”
“之后又命左将军诸葛瑾和张霸分两路进攻襄阳,诸葛瑾被魏国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击败。”
苏轼:诸葛瑾字子瑜,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哥哥,在避乱江东时,
经鲁肃推荐,由孙权聘为上宾,先为长史,后累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被誉为东吴朝廷中的不倒翁。
在《三国演义》中,虽然亮度不及其弟诸葛亮,在辅政、外交上很有一套本领,为东吴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安二十年,诸葛瑾出使蜀国,他和胞弟诸葛亮都是在办理公务时见面,结束后就旋即离开。
在出使蜀国的那段时间里,从来没有在私下接触过,硬是做到了俗话说的“菜刀切豆腐——一清二白”,让人说不到他的闲话。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里讲到,周瑜通过孙刘联手击败曹操这件事,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超人才智,便请诸葛瑾出面,礼请诸葛亮为东吴效劳。
诸葛瑾应允去做工作。诸葛瑾来到驿馆,以伯夷叔齐两兄弟就是饿死也不愿分开的故事来打动诸葛亮。
诸葛亮明白哥哥来的用意,立马说道,我们两兄弟一同事刘皇叔,既不愧为汉臣,又能骨肉相聚,岂不两全其美吗?诸葛瑾掉头就走了。
两兄弟其实都知道对方的态度,但诸葛瑾同时也明白,如果他不出面做工作,在周瑜和孙权的面前都不好交差,直接影响自己在东吴的信誉和以后的发展。
安排的工作,不论有效或无效,都要积极去做,绝不能推委,做的结果如何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这正是诸葛瑾心思缜密之处。
诸葛瑾回去告诉孙权,诸葛亮现在是刘皇叔的得力助手,他的事业和前途在蜀国,
他不会背离蜀国来投东吴,正如我不会离开东吴,去投奔蜀国一样。
诸葛瑾的这番话说得十分得体,不仅表明诸葛亮的一片忠心,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孙权大加赞许,多年之后孙权对此事记忆犹新。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自率领讨伐东吴的大军来到白帝城,先头部队已抵临川。
东吴朝野十分震惊。在这严峻的时刻,诸葛瑾受命到蜀营去进行外交斡旋。
他出发以后,大臣们议论纷纷,说东道西。
元老张昭说,事情闹到这种地步,诸葛瑾知道没法做和解工作,朝廷硬是要派他去,他不便拒绝,借此肯定就去投靠蜀国了。
兄弟加同事,其乐无穷哦。可是孙权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之交,我不负他,他肯定也不会负我的,任何人都离间不了。
没过多久,诸葛瑾回来了,弄得张昭羞惭而去。
这件事充分表明了诸葛瑾深明大义,公私分明的精神。
“同年冬十月,陆逊上奏劝谏孙权轻徭薄赋并减宽刑罚,于是孙权命令相关部门官员制定法规条文,”
“并派遣郎中褚逢交给陆逊和诸葛瑾,同时表示如果诸葛瑾二人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以随意更改。”
“吴黄龙元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吴嘉禾三年夏五月,孙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两城,吴将孙韶、张承等攻打广陵、淮阳两城,自己亲率大军围攻魏国的合肥新城。”
“孙权以为蜀相诸葛亮从武功攻伐魏国,而魏明帝曹叡不能远出,”
“但由于曹叡自率水军东征,于是孙权未至寿春就退军回师,诸葛瑾等人也退回东吴。”
“同年孙权派遣中司马诸葛瑾与右都督陆逊共同进攻襄阳,陆逊派亲信韩扁表奏孙权,韩扁在返回路上的沔中被敌军抓获。”
“诸葛瑾获悉此事后感到害怕并致信陆逊,表示敌人抓到韩扁后军情被其掌握,应该趁江水枯涸之际尽快撤走。”
“陆逊收信后并未答复,却催促士卒种豆并和部将从容娱乐。”
“诸葛瑾亲自来询问陆逊,陆逊以撤退会使军心动摇为由说服诸葛瑾,并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只,而自己率军攻向襄阳城。”
“敌人由于畏惧陆逊而赶回襄阳城,诸葛瑾随即放出船队并配合陆逊整顿队伍,虚张声势以威慑敌人,”
“暗中派將军周峻、张梁等人攻打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三县,斩首活捉魏军士兵共有一千多人。”
“吴嘉禾年间,孙权的心腹重臣吕壹诬告大臣朱据东窗事发,孙权派遣诸葛瑾等人诛杀吕壹。”
“吕壹伏罪被杀之后,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向诸葛瑾等诸位大将告谢,并顺便征询对当时的国事应如何改进,”
“但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都借口不掌管民事而不做建议,并将责任全部归到陆逊和潘浚身上,孙权得获悉后下诏责备诸葛瑾等人。”
“吴赤乌二年,吴都乡侯周胤率领数千士兵驻守公安,因为犯事获罪而被流放到庐陵,”
“诸葛瑾、步骘等人为周胤求情,请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后来孙权同意赦免周胤,不久周胤病逝。”
“吴赤乌四年四月,吴太祖孙权出兵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
“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
“同年闰六月,诸葛瑾病故,享年68岁,遗命亲人给自己穿素服入棺,葬礼从简。”
王阳明:诸葛瑾为人处事心胸宽广、温厚诚信,使他在东吴的上层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
他深受孙仅的信任,另外和“两股势力”也能和谐相处。
一股就是以张昭代表的外漂淮泗股,另一股就是以周喻和鲁肃为代表的江东士族股。
后来在孙权的操纵下,江东士族股逐渐占了上风。
张昭和鲁肃失和了,关系搞得很僵。
按说诸葛瑾属外漂淮泗股,但其和张昭、鲁肃都能和谐相处。
因此不管官场上的争斗如何激烈,诸葛瑾都能官运亨通,不断得到晋升,成了东吴官场上的“不倒翁”。
与汉末三国时期不少著名谋臣的直来直去、不分场合据理力争的表达方式不同,
诸葛瑾的谈话方式别具一格,他在与孙权谈话或是进行劝谏之时,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从来不与孙权争辩,只是言辞婉转地将自己看法陈述出来,如果与孙权的意见相左,就立即转向谈论其他的问题,
然后再利用其他的事情迂回进行引申和类比,再将之前意见不同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孙权经常被诸葛瑾的表达方式所折服,而放弃自己的看法,同意采纳诸葛瑾的意见。
吴郡太守朱治曾经是孙权父亲孙坚的老部下,在孙权少年时期,还被举荐其为孝廉,可谓是老资格。
可能是朱治对自己的尊重不够,也可能是两人的办事风格不同,孙权掌权后对朱治有些不满,
但碍于以前的老关系,不愿当面提出,心里十分纠结,关系搞得越来越紧张。
诸葛瑾晓得此事后,主动写信给孙权,假借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巧妙地将解决与朱治之间紧张关系的方式暗示给了孙权。
孙权利用诸葛瑾所提出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自己与朱治之间的矛盾。
事后孙权在公开的场合表扬诸葛瑾,说帮助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疙瘩,还说诸葛瑾具有颜渊那种让人友爱亲善的仁德。
有一次,孙权手下的校尉殷模犯了错误,孙权定下了罪名,打算从重处罚,为殷模来求情人不少,这让孙权十分恼怒,当场与求情的人争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