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南洋商人
第185章 南洋商人
杨询躬身领命,走到南洋诸人面前,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严毅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觉得他们说话的语速很快,有如雨打芭蕉。
很快,一名三十余岁、头缠锦帛,额前缀一颗翠玉的中年男子越众而出,低头走到严毅面前,双手奉上一对犀角,语气谦卑地说出自己的请求。
“尊贵的君侯,小人通帕自林邑而来,经巨浪千里,特来拜谒。闻君侯威震吴越,海疆肃清,今日得见,果然如烈日当空,令人不敢仰视。”
“此乃我邦特产,通天犀的犀角一对,特献于君侯,请君侯笑纳。”
“小人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件关乎小人全家性命的事情,欲向君侯禀报。两个月前,小人在赵氏的仓廪存放了一批货物,委托赵氏贩卖。但不知何缘故,这批货物竟被钱塘官寺抄没。小人在贵邦行商三年,一直奉公守法,从未做过违背贵邦律令之事,恳请君侯为小人做主,让官寺将货物退还给小人,小人愿将其中三成献给君侯.”
另外十二名南洋商人听他说完,纷纷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跟着诉说一番,迫不及待地献上自己携带的礼物,都是一些名贵的稀罕物。
这些人的来历也五八门,竟是来自八个不同的国家,多数都是小国。
杨询脸都绿了,南洋诸国语言混乱,仅是一个南岛语系,就包括占语、马来语、爪哇语等多个语种,他竭尽全力,也只翻译了其中一部分,心中大为忐忑,唯恐严毅不满。
严毅不动声色地听完,虽然杨询翻译得磕磕绊绊,但大致意思他听懂了,心中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他原本以为,这些人是来谈生意的,谁知竟是来找他要钱。
“这些人说的是实情吗?”他瞥了一眼杨询。
杨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恭声道:“禀少君,都是实情。这些人在钱塘做买卖,离不开赵瑞的庇护,因此都习惯将货物存放在赵氏府库,赵瑞通常会在交易完成后,从中收取三成利,称为贡钱。”
“这些货值多少钱?”严毅示意通帕等人起身。
杨询在心中快速估算了一下,回答道:“按照目前的市价,总价值约有八百万钱。”
严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诧异:“就值这么点?”
杨询点头道:“南洋商船的船体较小,载货量连平海的两成都不到,又缺少舰队护送,风险很大,因此每次运输的货物数量有限。除此之外,这些人往往在交州就已将大部分货物售出,流到钱塘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严毅内心暗喜,这倒是个好消息,这些南洋商人的实力越弱,就越有利他今后在南洋贸易中行辜榷之事。
“去一趟官寺,让仓曹将扣押的货物退还给这些人,若有不足的,按市价予以补偿。”
区区八百万钱而已,他还不至于为了这点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当即唤来一名管事,交待下去。
接着又向杨询吩咐:“告诉他们,三成利自己留着,今后也不需要再交什么贡钱,把海津、港津和市税交足就行了。”
杨询睁大了眼睛,愣了片刻,方才回过神来,开始译话。
通帕等人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手舞足蹈地相互交流了一番,然后激动不已地跪倒在地,朝严毅连连叩首,嘴里又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杨询刚开口,便被严毅挥手打断:“马屁话就不用译了,告诉他们,我马上要派一支船队去南洋诸国,让他们随行带路。每开拓一条新航线,便按航线的价值高低给予他们相应报酬。沿途海寇,如果有他们认识的,拟份名单报上来。各国显贵,若有他们熟悉的,也报上来。”
杨询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常年在南洋行走,又怎会看不出严毅此举背后隐藏的巨大野心?这是要将南洋诸国的商路全部打通啊。
这其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可怕数字,而一旦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收获的将不仅仅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利润,其中一些人更是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和严毅比起来,只在林邑、扶南的几个海港赚些蝇头小利的赵氏,简直连个屁都不如。
杨询深吸一口气,抑制住翻涌的心绪,将严毅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通帕。
通帕忙不迭答应下来,为了那些被抄没的货物,他求爷爷告奶奶地奔走了一个月,连根毛都没捞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人却只是轻飘飘一句话,便解决了他所有的难题,甚至连贡钱都免了,此人手中掌控的权势,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样的一个人,他巴结、攀附都来不及,又岂会、岂敢拒绝对方的要求。
他拍着胸脯道:“请君侯放心,小人一定竭尽全力办好这件事。小人在南洋还有不少朋友,也愿意为君侯效力。”
严毅微微颔首,随口夸赞了他几句。
不一会,通帕等人告辞离去,临走前,他骨子里的商人本性露了出来,大着胆子问道:“君侯,您坐的是何物?可以卖给小人一些吗?”
严毅微微一怔,他制作的这些椅子,还是第一次有人生出兴趣,不禁笑道:“此物名为高足椅,你若喜欢,便送你几把。”
待通帕等人欢天喜地地离开后,他看向殷离,淡淡吩咐了一句:“去和全柔说一声,将贡钱按七成的比例,加入港津税和市税,只针对南洋商人收取。”
如此可观的一笔贡钱,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免去,但若像赵氏那样强行索取,于名声有损,因此需要套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只在原来的基础上按七成收取,就是想从交州的各个海港抢生意了,看看能否多吸引一些南洋商人来钱塘。
不过眼下他需要和交州牧朱符搞好关系,倒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以免船队经过交州海域时,遭到朱符的刁难。
(说明一下货币问题哈,东汉早期,一斤黄金大约兑换一两万钱,但是随着进入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经济崩溃、各个势力私铸钱币、货币贬值等因素,导致黄金兑换铜钱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董卓毁五株改小钱,刘备铸造‘直百五铢’,孙权铸‘大泉当千’等,都导致货币飞速贬值。一斤黄金从兑换一两万钱逐渐上升到兑换几万钱、十万钱甚至几十万钱,所以书中的钱数,随着严毅的势力不断扩大和剧情的逐渐推进,数目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以亿为单位的钱数,虽然实情就是这样,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部分兄弟的代入感,后面尽量用黄金或贯来描述钱数。)
(本章完)
杨询躬身领命,走到南洋诸人面前,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严毅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觉得他们说话的语速很快,有如雨打芭蕉。
很快,一名三十余岁、头缠锦帛,额前缀一颗翠玉的中年男子越众而出,低头走到严毅面前,双手奉上一对犀角,语气谦卑地说出自己的请求。
“尊贵的君侯,小人通帕自林邑而来,经巨浪千里,特来拜谒。闻君侯威震吴越,海疆肃清,今日得见,果然如烈日当空,令人不敢仰视。”
“此乃我邦特产,通天犀的犀角一对,特献于君侯,请君侯笑纳。”
“小人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件关乎小人全家性命的事情,欲向君侯禀报。两个月前,小人在赵氏的仓廪存放了一批货物,委托赵氏贩卖。但不知何缘故,这批货物竟被钱塘官寺抄没。小人在贵邦行商三年,一直奉公守法,从未做过违背贵邦律令之事,恳请君侯为小人做主,让官寺将货物退还给小人,小人愿将其中三成献给君侯.”
另外十二名南洋商人听他说完,纷纷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跟着诉说一番,迫不及待地献上自己携带的礼物,都是一些名贵的稀罕物。
这些人的来历也五八门,竟是来自八个不同的国家,多数都是小国。
杨询脸都绿了,南洋诸国语言混乱,仅是一个南岛语系,就包括占语、马来语、爪哇语等多个语种,他竭尽全力,也只翻译了其中一部分,心中大为忐忑,唯恐严毅不满。
严毅不动声色地听完,虽然杨询翻译得磕磕绊绊,但大致意思他听懂了,心中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他原本以为,这些人是来谈生意的,谁知竟是来找他要钱。
“这些人说的是实情吗?”他瞥了一眼杨询。
杨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恭声道:“禀少君,都是实情。这些人在钱塘做买卖,离不开赵瑞的庇护,因此都习惯将货物存放在赵氏府库,赵瑞通常会在交易完成后,从中收取三成利,称为贡钱。”
“这些货值多少钱?”严毅示意通帕等人起身。
杨询在心中快速估算了一下,回答道:“按照目前的市价,总价值约有八百万钱。”
严毅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诧异:“就值这么点?”
杨询点头道:“南洋商船的船体较小,载货量连平海的两成都不到,又缺少舰队护送,风险很大,因此每次运输的货物数量有限。除此之外,这些人往往在交州就已将大部分货物售出,流到钱塘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严毅内心暗喜,这倒是个好消息,这些南洋商人的实力越弱,就越有利他今后在南洋贸易中行辜榷之事。
“去一趟官寺,让仓曹将扣押的货物退还给这些人,若有不足的,按市价予以补偿。”
区区八百万钱而已,他还不至于为了这点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当即唤来一名管事,交待下去。
接着又向杨询吩咐:“告诉他们,三成利自己留着,今后也不需要再交什么贡钱,把海津、港津和市税交足就行了。”
杨询睁大了眼睛,愣了片刻,方才回过神来,开始译话。
通帕等人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手舞足蹈地相互交流了一番,然后激动不已地跪倒在地,朝严毅连连叩首,嘴里又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杨询刚开口,便被严毅挥手打断:“马屁话就不用译了,告诉他们,我马上要派一支船队去南洋诸国,让他们随行带路。每开拓一条新航线,便按航线的价值高低给予他们相应报酬。沿途海寇,如果有他们认识的,拟份名单报上来。各国显贵,若有他们熟悉的,也报上来。”
杨询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他常年在南洋行走,又怎会看不出严毅此举背后隐藏的巨大野心?这是要将南洋诸国的商路全部打通啊。
这其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绝对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可怕数字,而一旦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收获的将不仅仅是难以想象的庞大利润,其中一些人更是会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和严毅比起来,只在林邑、扶南的几个海港赚些蝇头小利的赵氏,简直连个屁都不如。
杨询深吸一口气,抑制住翻涌的心绪,将严毅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通帕。
通帕忙不迭答应下来,为了那些被抄没的货物,他求爷爷告奶奶地奔走了一个月,连根毛都没捞出来。眼前这个年轻人却只是轻飘飘一句话,便解决了他所有的难题,甚至连贡钱都免了,此人手中掌控的权势,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样的一个人,他巴结、攀附都来不及,又岂会、岂敢拒绝对方的要求。
他拍着胸脯道:“请君侯放心,小人一定竭尽全力办好这件事。小人在南洋还有不少朋友,也愿意为君侯效力。”
严毅微微颔首,随口夸赞了他几句。
不一会,通帕等人告辞离去,临走前,他骨子里的商人本性露了出来,大着胆子问道:“君侯,您坐的是何物?可以卖给小人一些吗?”
严毅微微一怔,他制作的这些椅子,还是第一次有人生出兴趣,不禁笑道:“此物名为高足椅,你若喜欢,便送你几把。”
待通帕等人欢天喜地地离开后,他看向殷离,淡淡吩咐了一句:“去和全柔说一声,将贡钱按七成的比例,加入港津税和市税,只针对南洋商人收取。”
如此可观的一笔贡钱,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免去,但若像赵氏那样强行索取,于名声有损,因此需要套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只在原来的基础上按七成收取,就是想从交州的各个海港抢生意了,看看能否多吸引一些南洋商人来钱塘。
不过眼下他需要和交州牧朱符搞好关系,倒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以免船队经过交州海域时,遭到朱符的刁难。
(说明一下货币问题哈,东汉早期,一斤黄金大约兑换一两万钱,但是随着进入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经济崩溃、各个势力私铸钱币、货币贬值等因素,导致黄金兑换铜钱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董卓毁五株改小钱,刘备铸造‘直百五铢’,孙权铸‘大泉当千’等,都导致货币飞速贬值。一斤黄金从兑换一两万钱逐渐上升到兑换几万钱、十万钱甚至几十万钱,所以书中的钱数,随着严毅的势力不断扩大和剧情的逐渐推进,数目也越来越大,出现了以亿为单位的钱数,虽然实情就是这样,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部分兄弟的代入感,后面尽量用黄金或贯来描述钱数。)
(本章完)